论大学发展战略规划
大学规划一般有两类,一类是常规的工作计划;另一类是涉及一个比较长的时期,三年、五年甚至更长时期的规划。前一类很具体,属于日常工作性的;后一类相对比较抽象,从性质上讲,它是战略性的,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战略规划。
一、战略规划所关注的重点
1. 谋划全局
战略规划是对大学整体的、系统的设计,是基于大学现实状态而进行的面向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状态的设想。在战略规划中,院系发展、学科专业建设、教学与科研等都是放在大学全局中来考虑的,是从全局发展的需要来设计的。因此,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上,整体优先于局部,局部服从整体。这样讲并不意味着局部就是无足轻重的,事实上,在战略规划中,局部的战略意义就在于它是影响全局的重要因素,因此,谋划全局时必须高度重视局部设计。
2. 谋划重点
大学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很多,千头万绪,往往令人在规划中难以取舍和抉择。战略规划就是要超越各种具体问题,抓住影响大学发展的重大问题、核心问题和关键性问题进行重点设计,如此方可提纲挈领,将大学发展的总体思路梳理清楚。在大学发展的不同阶段,战略规划应当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不同的。战略规划编制完成后,大学整体的发展局面就像一盘棋,环环紧扣、步步衔接,蓝图描绘出来了,轻重缓急弄清楚了,具体工作就好计划和安排了。
3. 谋划长远
战略规划所覆盖的时限往往要持续一个时期,一般来讲,少则三年五年,长则十年八年,甚至二三十年。其中,涉及十年八年或更长时期的战略规划更具有战略意义。战略规划所关注的是可以预期的未来。现在信息越来越发达,预测手段越来越先进,预测和规划能力不断提高,对大学长远的发展状态是可以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和设计的。所以,战略规划要谋划长远,不能短视或近视,要看到长远发展和未来趋势。
二、战略规划须有战略思维
要做好谋全局、谋重点、谋长远的工作,在战略规划中必须有战略思维——创新思维。首先,它是一种整体思维,着重于宏观设计,超越一般的、具体的层面而关注大学发展的整体性问题;其次,它是一种重点思维,确定优先发展的问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,将这些问题集中起来进行重点思考,从中找到大学发展的方向;再次,它是一种主体性思维,不拘泥于文件,强调超越具体规定,形成大学自身的主张和追求;另外,它是一种责任思维,是基于大学的社会责任而进行的谋虑,是对大学长远发展的负责任的选择,超越了个人利益、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;最后,它是一种理想思维,以高等教育理想为支撑,不畏惧各种困难和风险,在设计大学未来时适度超越现实、更具理想化特征。
三、战略规划应当着力解决大学发展问题
(一)编制规划文本还是规划学校发展行动
编制战略规划——完成规划文本编制战略规划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,不管是大学办公室、规划处(办)还是临时成立的规划小组(委员会),其任务都是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编制工作,其标志就是拿出一份规划文本。对规划部门而言,完成规划文本的写作是其工作目标。对大学而言,规划文本的成稿还只是迈出了战略规划的一小步,其实际执行还要经历一个很长的时期。
规划行动——设计大学未来的办学行为战略规划的实质在于规划行动,在于设计大学未来的办学行为。在一个规划周期内,不管是五年还是十年,大学发展要达到什么目标、开展什么工作、解决什么问题、采取什么重大措施,都是战略规划必须做出回答的。战略规划将大学发展行动设计出来后,大学领导、有关部门和教职员工的工作就可以有所遵循了。所以,编制大学发展战略规划,既要重视文本形式,更要重视内容实质。
要编制一份既有前瞻性又有合理性的战略规划,必须做好深度信息采集。深度信息采集涉及大学方方面面的信息,一般来说,主要分为三类。第一类是物理信息。包括对大学地理位置、区域分布、校园布局以及有文字材料作依据的各种信息。第二类是数据信息。数据信息可以通过信息采集表获得,信息采集表所涉及的信息应当是能够反映大学核心价值的各种数据。第三类是心理信息。通过各种形式、各种层次的讨论会、座谈会或访谈,可以获得师生员工对大学发展的愿望和期望,也包括他们的抱怨和批评。
(二)回避矛盾还是超越矛盾
大学是一个社群,人员密集,关系错综复杂,各种利益关系和非利益关系对大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,因此,编制规划必然触及各种关系和矛盾。规划人员应当全面了解规划所涉及的各种矛盾,理解方方面面的利益诉求,从整体上把握大学各方利益关系对长远发展的意义。一般而言,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。(1)在各种矛盾冲突中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。大学的矛盾冲突并不都是有害的,在某种意义上,大学学术的发展是由各种矛盾冲突变化推动的。规划人员要善于分析各种矛盾冲突的原因、背景、条件及其变化结果,将其中与大学长远发展高度相关的学术要素挑选出来,作为重点予以考虑,使其成为大学重点培育的新的学术领域或项目。(2)在弱薄或空白领域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。在战略规划中,出于巩固大学地位和社会声誉的需要,往往会对这些优势领域予以高度重视,这也是大学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。今天的高等教育大变革,应当开发新的学术生长点,培育更多的优势学术领域,谋求更大的发展。在一些弱势的或空白学术领域,大学能否有所作为,需要在编制战略规划时进行谨慎的研究和选择。(3)在社会新需要中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。我国社会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,新的产业和职业领域不断涌现,对大学学术发展的新要求层出不穷。在战略规划中,规划人员应当拥有广阔的视野,善于从新科技发展、产业变革和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发现大学学术功能的新领域,使大学发展富有时代感,使大学学术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。
(三)描绘蓝图还是解决问题
战略规划是对未来的设计,包含了师生员工对大学发展的期望和憧憬。从大学发展看,师生员工需要看到未来发展的方向,教职员工需要鼓劲,需要增强对未来发展的信心,这是战略规划应当产生的效果,但它毕竟只是一个有限时间段的发展设计,时间有限,资源有限,能够解决的问题也是有限的,不可能解决大学发展面临的所有问题。因此,在编制战略规划时,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必须进行周详的研究,要区别问题的性质和轻重缓急,根据大学发展的条件和可能,作出谨慎的选择。一般来讲,大学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类。第一类是在当前社会条件下暂时还不可能解决的问题。这类问题在我国大学还很多,比如,领导体制问题、课程体系整体改革问题、领导关系问题等,对这类问题只好暂时搁置起来。第二类是在大学职责范围能够解决,但受内外各种关系制约暂时还不可能完全解决的问题。对这类问题,战略规划应当予以适度关注,在可为之处采取必要的措施,但不能下“猛药”,点到为止,待条件成熟时再进一步全面解决。第三类是非解决不可且有能力解决的问题。这些问题往往涉及规划周期内大学发展的核心价值,它们的解决具有标志性的效果,对大学发展有着重大意义。因此,在编制战略规划时,要着力研究这些问题,拿出切实可行的、有效的解决措施,务求在规划周期内得到突破。只有这样,才能将描绘蓝图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,使战略规划真正推动大学整体的发展。
(节选自,别敦荣,《教育研究》2010年第8期)